close

古文觀止,放輕鬆

 

左傳系列:

周鄭交質

東周時期,已經是皇室政權崩壞的時代,君王掌握的權力越來越少,實權都握在諸侯手上。而故事就是發生在皇權衰微的東周,東周天子想要減弱諸侯國-鄭國的勢力,而引起鄭國不滿,所以東周平王與鄭國莊公各自派遣自己的兒子到對方的地盤當人質,以表示雙方的誠實與信用,但是最後兩方關係仍然惡化。此文章主旨是要表達君臣之間要秉持誠信,才能維持良好關係,如果沒有誠信,就算交換人質也是沒有用處。
 

出場人物:

周平王:東周天子

鄭武公:東周底下的諸侯國,鄭國國君

鄭莊公:東周底下的諸侯國,鄭國國君

祭仲:鄭國當官的大夫

西虢公:東周底下的諸侯國,虢國國君

王子狐:周平王之子

公子忽:鄭莊公之子

 

 

鄭國國君,鄭武公與後來繼位的鄭莊公,是東周天子-周平王的卿士,執掌著政權,平王想把鄭國的一半政務分給另一個諸侯虢國的西虢公,身為臣子的鄭國,不滿天子的安排,而平王雖然貴為君主,卻也忌憚著鄭國,所以當鄭國表達不滿時,平王說:「沒有這樣的事。」於是諸侯鄭國與周皇室交換人質,王子狐到正國當人質,公子忽至周朝當人質,來表達雙方的信任。

 

周平王駕崩,皇室準備把政務分派給西虢公。然而四月之際,鄭國開始不安分,派遣大夫祭仲帶領軍隊到東周領地-溫邑,強行收割了麥子;同年秋天,又在東周都城-洛陽,強行收割稻穀,從此以後周朝就與鄭國交惡。

 

君子說:「不是發自內心的誠信,就算交換人質也是沒有用處。如果前提是誠實明確,互相體諒的往來,再以禮法約束,即使沒有人質來做交換,又有誰能夠離間雙方的關係呢?假使信用光明坦蕩,就算只是山澗野草、溪谷白蒿、池塘水草或是竹子做的器皿、金屬製成的鼎,都可以用來祭祀鬼神,進貢給王公,何況君與臣之間,締結約定,依禮法行事,何必要交換人質呢?詩經的<國風>有<采蘩>,<采蘋>;<大雅>有<行葦>,<泂酌>的詩篇,都是在傳達忠信的重要性!」

 

芮西認為,不論是古代或是現今,人與人之間的誠信一樣重要,或許職場上爾虞我詐,可以得到一些利益,但自己同時也是疲憊不已,保持正直的心可以吸引身邊正向的事物!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sina 芮西 的頭像
    Resina 芮西

    Resina’s notebook 芮西手帳

    Resina 芮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