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ED演講中,語言認知科學家Lera Boroditsky所分享關於「不同的語言如何形塑不同的思考方式」的14分鐘內容,相當具有啟發性。

Ted: How language shapes the way we think | Lera Boroditsky

 

 

歸納出四個結論,可以讓我們更加清晰地看見「說出來的話」和「腦中的想法」是具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交互影響彼此。

 

 

  • 用語言溝通是人類神奇的能力之一。話語本身就具有力量,講者的聲音穿過時間與空間的距離,共振了聽者耳朵的鼓膜,經過到大腦翻譯成思想,因為這項能力,人類就可以傳送一個想法給對方,傳送知識到不同人的大腦,甚至是植入強烈的信念。

 

  • 說不同語言的人,會把注意力放在不同的地方,而造成不同的結果。每一個語言都有自己的獨特性,不論是聲音的頻率、文法上的差異、生活習慣的用詞......,導致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在看到同樣的事件、目擊同樣的情況下,會有不同的描述方式,而讓聽者產生不同的感受。所以我們要更加注意自己說出來的話,是否客觀,或者其實具有誘導性或暗示性的傾象在裡面。如果想要清除負面信念,就需要常常練習,關照自己說出來的話,進一步去發現自己腦中的想法。

 

  • 你說出來的話,如何形塑你的思考?除了觀照自己的思考模式外說出來的話語也乘載著我們的情緒與情感。銳利的話就像激射出去的箭,竟然可以單純透過言語就傷人於無形,也可以透過語言表達我們的感恩與愛,讓人充滿溫暖。所以說,看一個人說話,就能知道一二,很多思想的細節會隨著談吐就流露出來,藏不了。

 

  • 不同的語言文法是否會制約情感表達?另一個研究觀察,五歲以前的雙語學習者,因為左右腦並用學習兩種語言,所以在兩個語言的使用上都能有情感上的流淌,然而成人後的雙語學習者,對於第二外語的學習主要是用左腦,所以在使用上,明顯少了情緒的部分,會偏向邏輯與理性。

(Ted:學習雙語對大腦的好處 - Mia Nacamulli

 

  • 或許成人後雙語學習者,在第二外語上,使用第二外語的模式思考,不要在腦中翻譯成母語,可能有助於情感的表達,並能減少大腦轉換的能量消耗。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sina 芮西 的頭像
    Resina 芮西

    Resina’s notebook 芮西手帳

    Resina 芮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